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黄立会的博客

我从田野上走来,喜欢那浓浓的乡土气息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褐斑病落叶现象面面观  

2016-09-12 08:59:22|  分类: 奇星闪耀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褐斑病落叶现象面面观
高级农艺师  刘首仁

褐斑病落叶现象面面观 - 蓝天白云 - 黄立会的博客

         每年总有部分果农钱也花了工也费了,可树上的叶片还是早早落了。究其原因,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:
          一、前期预防不到位。褐斑病病原菌在春季气温达到23℃、降雨量达到5毫米时借风雨传播,完成侵染过程。而这一时期果农忙于疏果套袋,部分果农用药间隔期超过了10天或雨前不及时用药,此期病菌侵染后最长有50多天的潜育期,所以到7月上中旬出现落叶就是不可避免的。
        二、防治理念不正确。有些果农是不下雨不用药,且雨后用药不及时,这种理念是不正确的。正确的做法应该是:距上次用药10~15天时注意查看天气预报,如近期预报有较大较长时间降雨,一定把要把药用在雨前。因为雨后用药早上有露水,中午高温,下午潮气出现较早,持续降雨后果园无法进去,而夏季高温条件下只要叶片结露时间超过6、7个小时,此致病菌就完成了侵染。而雨前用药基本没有制约条件,主动性较强,能够保证防效。
        三、随意减少用药量。专家团在设置配方时,是根据气候特点、病虫害发生情况、药剂性能、合理用药量等因素综合考虑的,尤其是杀菌剂的复配和用量,已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,基本没有调整余地。如,7月上中旬专家团设置的杀菌配方为:80%代森锰锌700倍+43%戊唑醇2000倍,7月24日专家团巡视时发现,凡是按配方规范用药的,都没有发病现象。而一园主却因他家的果园今年是“小年”,只用单剂戊唑醇,结果内膛已出现落叶现象;另一果农虽然按配方种类用药,但代森锰锌只用到1000倍,戊唑醇用到3000倍,内膛也出现了落叶现象。
         四、喷药操作不到位。褐斑病初期侵染主要是树冠的下部,尤其是内膛叶片,而部分果农对防治部位不明确,喷药过后下部及内膛的叶片不能喷湿喷透,尤其叶背部着药较少,不能做到叶片药剂全覆盖,因而出现了早期落叶现象。
         五、用药间隔期过长。7月29日接到一客户电话,说他的富士园内膛出现大量落叶。经询问得知,该园今年是“小年”,套袋后6月15日按方案用了一次药,至7月25日发现叶片有病斑后才着急用药,两次用药间隔40天之久,且6~7月的几次较大降雨后都没有及时喷药。所以说,要想保护好叶片,间隔10~15天规范用药才是上策。
       六、树势偏弱不健壮。培育强健的树势,不光是优质高产的基础,也是提高树体抗病力的关键。角杯乡有两家毗邻的果园,一家投资水平比较高,果树负载合理,树势强健,叶片肥厚有光泽;而另一家投资跟不上,树势较差,叶片小而无光。7月28日观察,前者无病叶而后者发病较为严重。
        七、树冠郁蔽不透光。巡视中我们发现,凡是风光条件较好的园,施药效果都比较理想;而郁蔽严重的园每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落叶现象。原因是:1.树冠郁蔽严重,寄生范围较大,抗性较差;2.喷药时很难做到每个叶片都均匀着药,漏喷的叶片发病后又感染其他叶片。因此,彻底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,才能保证施药效果。

(原载《奇星果业科技》2016年第19期)


 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43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