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黄立会的博客

我从田野上走来,喜欢那浓浓的乡土气息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提高思想认识 搞好褐斑病防治  

2015-06-02 19:37:18|  分类: 奇星闪耀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提高思想认识 搞好褐斑病防治

高级农艺师   徐广益

         2015年果树褐斑病越冬基数大于2014年,特别是2015年4~5月降雨次数多、雨量大,湿度提高,大大有利于褐斑病的发生与为害。因此,今年果树褐斑病的侵入发生早于近几年,有的果树在5月上中旬已经见到褐斑病叶,如果花后防治次数少、效果差,预计在套袋后即将进入发病盛期。气象预报6~7月降雨量比历年多2~7成,7月份降雨将有140~180毫米,更有利于今年褐斑病的侵入与扩散蔓延。如果防治技术措施落实不好,褐斑病将会像去年一样大面积发生为害,导致叶片大量脱落,直接影响果树的产量和品质。
        为了搞好2015年果树褐斑病的防治,果农们必须认清症状,了解原因,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,控制好褐斑病的发生与危害。 

        一、褐斑病的症状
        褐斑病主要为害果树叶片,它的症状分为三种:
        1.同心轮纹型: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黄褐色小点,病斑扩大为圆形,直径8~12毫米;病斑中心呈暗褐色(有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),四周为黄色,有绿色晕圈;病斑背面中央呈深褐色,四周为浅褐色。
        2.针芒型:病斑小,呈针芒放射状向外扩展,无固定形状,微隆起,即是病菌分生孢子盘,后面叶片渐黄,病斑周围及背部保持绿色。
       3.混合型病斑:一个病叶上既有同心轮纹型,又有针芒型两种病状存在。
       三种病状共同特点:后期病斑中央为黄色,但周围保持绿色晕圈,且病叶易早脱落。

        二、褐斑病的发生原因
        1.气候条件有利褐斑病发生。运城果区一般4~9月降雨早次数多,雨量大的年份褐斑病发生既早且重。有的年份前期高温干旱少雨、后期多雨,褐斑病发生后期重于前期;有的年份前期降雨早次数多、雨量大,后期降雨迟、雨量小,褐斑病前期侵入早发生重于后期。总的来说,雨水是褐斑病发生的命脉,雨多发生重,雨少发生轻。
        2.与营养缺乏有关。投资少,肥水不足,养分供应跟不上,树势衰弱,防病力减退的果园,病原易侵入,扩散蔓延快,这是褐斑病严重发生一个根本原因。同时,环剥口愈合慢或不愈合,使树体养分输送受阻,养分供应不上,同样会导致病叶多,叶片提前变黄脱落。另外,疏果较少、留果较多,树体负载量过大,养分不足的果园也易造成褐斑病发生。
        3.果园密蔽褐斑病易发。有的果园地势低,果园密度大,水肥过多,枝条生长茂盛,郁蔽严重,通风透光差,湿度大,小气候适宜褐斑病大发生。
         4.药剂防治中存在一定问题。①思想固执,坚持按照历年经验防治的次数来喷药,没有坚持雨多多喷、雨少少喷的原则,其结果去年雨多,喷药次数少,造成病害大发生落叶严重。②后期停药过早。去年大部分果农7月中旬就停止喷药,结果8月6~9日、12日连续降雨,使嘎啦果树叶片变黑大量脱落,花冠果树同样大量落叶,并且果面发生了红点。9月7~17日连续10天降雨后,果树褐斑病爆发,导致叶片大量脱落,充分说明后期落叶是停药过早造成的。③喷药间隔期太长。农药的药效一般是10~15天,有的果农后期喷药间隔期为25~30天,有的间隔30~40天,最长的是2个月不打药,给病害发生造成了可乘之机,结果叶片变黄大量脱落。④药病不对路。药剂配比不当,后期喷药量不足,喷打粗糙,着药不匀。⑤用喷枪喷雾浪费大,雾化程度差,防效不佳。⑥套袋后只强调喷药,忽视了叶面肥的应用,叶片抗病力降低,防效不佳。⑦喷药不到位,喷后防效差。如褐斑病初次发生主要在果树下部内膛,结果有人不懂,把药喷在中上边,其结果喷后效果极差。

        三、2015年怎样防治果树褐斑病?
        1.思想要重视,认识要到位
         据2015年气象预报,6~7月降雨量要高于往年,特别是7月份降雨量将有140~180毫米,8、9月降雨量均在70~90毫米,大大有利于果树褐斑病的分生孢子扩散蔓延。预计6月上旬褐斑病在果树下部内膛进入发病盛期,7~8月为发病高峰期,后期褐斑病发生将重于去年。特别是今年果实销售价格极低,有些果农情绪低落,对褐斑病防治不太重视,将会造成叶片大量脱落,其后果不堪设想。为了防治好褐斑病,力争高产优质,望广大果农朋友一定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保叶工作,坚持多雨多喷的原则,雨前喷保护剂,雨后喷渗透剂,同时搞好果树的肥水管理,增强树势,将褐斑病控制在有效防治范围内。

         2.落实好褐斑病防治的综合技术措施
        根据褐斑病的发生规律及原因,我们在褐斑病防治上一定要坚持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,以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为主,控制好褐斑病的发生与危害,达到保果保叶、高产优质,增加果农收入的目的。其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如下:
        ①加强管理增强树势,是抑制褐斑病发生的前提。根据近年实践,要减少褐斑病发生,只有增施有机肥、生物菌肥,平衡施肥,及时浇水施肥增强树势,增强抗病力,才能减少褐斑病的发生几率。每年4~6月、7~8月两个阶段遇到高温干旱少雨的气候时,必须随浇水冲施沃力源高氮、高磷、高钾各一次,用氨基酸1:3涂干一次,叶喷黄腐酸、巨丰叶面肥增加营养,增强树势,增强树体抗病能力,抑制褐斑病发生;对老弱病树应及时浇水施肥“吃偏饭”,促弱转强,减少病原菌扩散传播的渠道。
        ②搞好夏季修剪,减轻果园荫蔽,使果树通风透光,降低果园湿度,创造一个褐斑病不易发生的小环境。对低洼果园,在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。
        ③适时环剥、环割,深度适宜,愈合快,畅通上下通道,及时将养分输送给果树,同时严格疏、定果,减少果树负载量,节省营养,满足果树生长需求,使果树正常生长。
        ④药剂防治:A 适期防治:根据近年实践,适期防治褐斑病,全年须喷6~7次药。其中,发芽前1次,花序分离期1次,花后第二次药1次,6月中下旬1次,7~9月2~3次(以降雨情况而定),秋季清园喷淋1次。B 药剂选择:根据2014年对防治褐斑病的药效检验,防治褐斑病时间最长效果最好的药剂可选择40%丙环唑、10%多抗霉素、80%代森锰锌、43%戊唑醇、70%甲基硫菌灵(20%咪酰胺)、50%异菌脲。其具体配方为:40%丙环唑1500倍+10%多抗霉素1000倍;43%戊唑醇2500倍+70%甲基硫菌灵800倍;50%异菌脲1200倍+43%戊唑醇2500倍。有条件的可选波尔多液喷雾防治。在药剂对路的前提下,以上几个配方可以交替使用。C 喷药时注意:药剂浓度应选最佳浓度,一般果树亩喷药液量不低于400斤,达到喷后枝、叶、果处处着药。在褐斑病发病初期,喷药必须喷于果树下部内膛及叶片背面。应把喷枪改为喷头为宜,这样雾点细着药均匀防效好。配药时必须做到2次稀释,决不能把药倒入罐内靠行走摆动混药,那样把药搅不均匀,喷到树上易造成药害和果锈。要根据降雨情况决定喷药次数和停药时间,不能想停就停。根据降雨情况预报,今年喷药应在8~9次,停药时间应在8月中下旬,一般喷药间隔期最长不能超过25天。

(原载《奇星果业科技》2015年第七期)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52)| 评论(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